近日混油風暴,不管買哪家的油都很不放心。
看了電視節目介紹。
可自行製作辣椒油與冷泡油。
重點是在冷泡以及冷藏。
因為油品再加熱後產生化學反應,不易久放。
且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建議使用玻璃罐可自行調配油種
冷泡油可以混芥花油、大豆油或苦茶油,把蒜頭搗碎直接放入。
不需要熱炒,放入冰箱冷藏即可,建議一兩周內食用完畢。
而辣椒油則是使用二分之一冷壓橄欖油、加入三分之一麻油,一些苦茶油
放入花椒,同樣不需加熱直接冷藏。
一個晚上後,就相當入味了,可以拿來淋麵,食物都相當方便。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澎湖西嶼鄉二崁村洪華的彩繪瓷磚
有幸再次來到西嶼鄉二崁村
以下為洪華作品的細部照片
觀看洪華的花鳥畫皆有一定的表現風格與型式,辨識上不困難
只是人物故事畫作總是會讓我搞混,總會認為是羅志成繪製
不過這方面確實也沒相關資料可供考據
畢竟,我也無法確定人物故事畫作都是洪華親自繪製
還是請畫師繪製呢?
再幾年前台南市文化中心舉辦的《峰、如、彝、偉》府城繪師聯展的作品集中,就有記錄陳玉峰磁磚作品,但卻是洪華落款的作品 。
我果然還是太嫩了,看的磁磚不夠多!
除了拜訪有陳玉峰磁磚作品的古厝外
另外再次拜訪二崁另一間古厝
擁有洪華磁磚作品的老厝
回憶三年前,為了寫碩士論文
曾經拜訪過此地
不過因為無法確認洪華磁磚作品
與本研究對象的關聯性
因此只進行了拍照記錄
必未將其放入論文內容
如今,老厝已經被二崁社區列為危險老屋
原因是老厝地基為泥地
因此牆體兩側有向外倒塌的可能
環繞老厝四周
已經可看到不少裂痕
老厝能撐多久,還是未知之數
還好二崁發展協會陳理事長
熱心的讓我進去參觀
也趁這一次難得機會
針對此老厝進行環場影像記錄
並在拍攝相關照片
關於洪華在目前可尋找到的磁磚畫資料中
有落款於磁磚上的,並於磁磚上註明
「台南市永樂町一一二七番號,花磚製造元洪華」
「台南市西門町二一八九番地,花磚製造者 洪華」
看樣子洪華的窯場可不少,應該安平也有才對
另外洪華落款的作品,目前從資料中發現
多分佈於台南縣、澎湖縣一帶
在屏東縣南州張宅古厝也有其作品
其作品題材豐富,多花鳥、歷史故事、山水風景等
大多數作品皆有落款,及繪製年代、月份等
時間多集中在1930年至1938年間
花磚落款中,除了寫下「洪華」字樣外
有時會留下「東華」字樣
不清楚「東華」為字號還是商號
考察兩者字樣落款的磁磚,其畫風、筆觸、題材相同性高
認為兩者為同一人的可能性很高。
成大碩論劉映辰(2006)提到洪華作品中
除了有洪華字樣,還另有「大山」字樣
並認為作品是由洪華繪製
委託「大山」製造
不過從現場記錄來看,其鈴印與一般大山字樣並不相同
但觀察「大山」所製作的風景畫磁磚,其作畫風格
在用色、構圖、筆觸、字跡上滿相似
只是落款上並無洪華字樣
不過按照安平剪黏系統來看
洪華和「大山」花磚燒製團體
應該有密切關係,兩者間是否為生意上的合作夥伴
還是純粹的競爭對手,就不得而知囉
二崁村古厝全景圖
二崁村古厝環景影像
以下為洪華作品的細部照片
![]() |
三顧茅盧 |
![]() |
堯聘大舜 |
![]() |
老圃秋色 |
![]() |
國色天香 |
只是人物故事畫作總是會讓我搞混,總會認為是羅志成繪製
不過這方面確實也沒相關資料可供考據
畢竟,我也無法確定人物故事畫作都是洪華親自繪製
還是請畫師繪製呢?
再幾年前台南市文化中心舉辦的《峰、如、彝、偉》府城繪師聯展的作品集中,就有記錄陳玉峰磁磚作品,但卻是洪華落款的作品 。
我果然還是太嫩了,看的磁磚不夠多!
![]() |
九世同居 |
![]() |
郭子儀拜壽 |
位置:
881台灣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再次回味陳玉峰的彩繪磁磚
距離上一次來到二崁
已將近三年了
這次在爾然的機緣下
透過朋友的引介
認識了二崁聚落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榮一先生
和陳理事長聊了不少關於社區發展的相關願景
也聊到理事長對於彩繪磁磚的濃厚興趣
再理事長的幫忙下
再次進到48號民宅內欣賞一次陳玉峰的磁磚
再詢問陳理事長
關於三年前看見的那位老先生
已經仙逝
雖然其後人還在居住
但平常前門並不開放
要進去觀看還得獲得他們同意
但說實在的
在這時間點上
來參訪的遊客絡繹不絕
每個人都來參觀的話
我想居住在裡面的人都會受不了吧!
也趁著這一次機會拍攝內部環場影像作為留念
陳玉峰於日治時期主要合作廠商為大山花磚
從磁磚畫作品的落款來看相當明顯
而此民宅的作品也是陳玉峰現存磁磚作品中
數量最多,落款最清楚,保存情況佳
合作磁磚燒製廠落款最清楚的作品
據陳理事長的說法
1920年代,台南市西門路上的一棟房子
只要五百元
而此民宅花了三千元
可想而知屋主再蓋這棟房子時
的確投入了大量資金和心力
陳玉峰同時期磁磚作品
湖西鄉湖西村的老村長家中則有已24孝為題的作品
可參閱前文
已將近三年了
這次在爾然的機緣下
透過朋友的引介
認識了二崁聚落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榮一先生
和陳理事長聊了不少關於社區發展的相關願景
也聊到理事長對於彩繪磁磚的濃厚興趣
再理事長的幫忙下
再次進到48號民宅內欣賞一次陳玉峰的磁磚
再詢問陳理事長
關於三年前看見的那位老先生
已經仙逝
雖然其後人還在居住
但平常前門並不開放
要進去觀看還得獲得他們同意
但說實在的
在這時間點上
來參訪的遊客絡繹不絕
每個人都來參觀的話
我想居住在裡面的人都會受不了吧!
也趁著這一次機會拍攝內部環場影像作為留念
![]() |
民宅全景圖 |
陳玉峰於日治時期主要合作廠商為大山花磚
從磁磚畫作品的落款來看相當明顯
而此民宅的作品也是陳玉峰現存磁磚作品中
數量最多,落款最清楚,保存情況佳
合作磁磚燒製廠落款最清楚的作品
據陳理事長的說法
1920年代,台南市西門路上的一棟房子
只要五百元
而此民宅花了三千元
可想而知屋主再蓋這棟房子時
的確投入了大量資金和心力
陳玉峰同時期磁磚作品
湖西鄉湖西村的老村長家中則有已24孝為題的作品
可參閱前文
![]() |
地闊山高添義氣 鳳枯草動長精神 時在戊寅小腸望玉峰 |
![]() |
荳蔻圖前頻起舞 牡丹花下久栖遲 錦屏一箭曾穿霉 唐相成昏喜溢眉 |
![]() |
儒林詩婢 歲在戊寅冬節後 台湯陳玉峰畫意 |
個人認為這實在太蠢了,已經那麼明顯就不是同一幅作品還能貼再一起,真想找出元兇罵一頓....... |
陳玉峰擅長鄭板橋體,並署名天然道人或天然軒 |
位置:
881台灣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湖西鄉奎壁山風景區體驗之行
20130323
春季的湖西探險
趁者在澎湖執行計畫的空檔
想一探澎湖的美景
回想前兩次來澎湖的經驗
都是為了執行計畫或是論文田野
沒什麼時間對澎湖的生態美景
好好仔細的品嘗體驗
認真的用孤狗大神尋找澎湖美景
決定先前往湖西鄉北寮村的奎壁山風景區
奎壁聯輝,原為舊澎湖八景之一
其由來為早期從夜晚從奎壁山往外海方向
能看到東面外海小燈的燈火
與天上的星辰相輝映
形成一幅美景
而"奎壁"兩字的來由
除了為古代星宿的名稱外
也是取代"龜鼊"一詞
奎壁山從外海看過來
很像龜鼊,但早期的文人認為其一詞不優美
因此現今我們都稱之為奎壁山
奎壁山東面沙灘
等每次退潮的時候
會出現鵝卵石道路
可以前往外海的赤嶼
由於道路都是鵝卵石
所以不用擔心會破壞生態
近中午時,開始退潮
可以看到不少遊客還有海水的時候
就踏浪而去
至於我並未穿拖鞋與短褲
還是乖乖的去吃頓中餐後再說
下午一點已經看到海上道路浮現
步行前往赤嶼
還好穿的踢不爛牌的鞋子
真覺得它這時候派上用場
想說剛才那些遊客穿拖鞋不知道怎麼走的
因該很辛苦吧....
努力的走上島上
而難形容看到的景色
因此就放個環場影像
讓各位看官自行瀏覽好了
這點為赤嶼西南角至高點的環場
可以瀏覽到奎壁山以及北寮的風力發電廠
至於環場影像中看的殘影
不用擔心
那只是人在走路
所以接圖的時候就變成如此
但還是不影響風景的美吧!
春季的湖西探險
趁者在澎湖執行計畫的空檔
想一探澎湖的美景
回想前兩次來澎湖的經驗
都是為了執行計畫或是論文田野
沒什麼時間對澎湖的生態美景
好好仔細的品嘗體驗
認真的用孤狗大神尋找澎湖美景
決定先前往湖西鄉北寮村的奎壁山風景區
奎壁聯輝,原為舊澎湖八景之一
其由來為早期從夜晚從奎壁山往外海方向
能看到東面外海小燈的燈火
與天上的星辰相輝映
形成一幅美景
而"奎壁"兩字的來由
除了為古代星宿的名稱外
也是取代"龜鼊"一詞
奎壁山從外海看過來
很像龜鼊,但早期的文人認為其一詞不優美
因此現今我們都稱之為奎壁山
從赤嶼往奎壁山的方向 |
奎壁山東面沙灘
等每次退潮的時候
會出現鵝卵石道路
可以前往外海的赤嶼
由於道路都是鵝卵石
所以不用擔心會破壞生態
近中午時,開始退潮
可以看到不少遊客還有海水的時候
就踏浪而去
至於我並未穿拖鞋與短褲
還是乖乖的去吃頓中餐後再說
下午一點已經看到海上道路浮現
步行前往赤嶼
![]() |
海上通路 |
還好穿的踢不爛牌的鞋子
真覺得它這時候派上用場
想說剛才那些遊客穿拖鞋不知道怎麼走的
因該很辛苦吧....
努力的走上島上
而難形容看到的景色
因此就放個環場影像
讓各位看官自行瀏覽好了
![]() |
全景圖 |
這點為赤嶼西南角至高點的環場
可以瀏覽到奎壁山以及北寮的風力發電廠
至於環場影像中看的殘影
不用擔心
那只是人在走路
所以接圖的時候就變成如此
但還是不影響風景的美吧!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澎湖鄉湖西村老古厝
2013年1月
今年因計畫原因
能駐點澎湖進行研究案
想起寫碩論的時光
在澎湖待了一周之久
在田野考察過程
還是有所缺漏
撰寫碩論過程中
發現湖西鄉一間鄰長家的老古厝
有陳玉峰繪製的磁磚
可是在澎湖那幾天卻忘了要到湖西鄉進行拍攝
想想基礎資料也夠寫論文了
因此這一間老房子就放在心上
想想也過了三年
趁者今年待在澎湖
難得再幾年前因論文寫作而認識的當地朋友
雖然他已經到台灣工作
這幾日剛好回澎湖
於是就拜託他帶我舊地重遊
很快就找到這間老房子
而且老主人還保留的相當完整
讓我一睹內部的面貌
老屋門口上方貼了
以磁磚燒製而成的書法字專
光射斗牛四個大字並寫下大山字樣
老厝左右廂房山牆朝外處
也貼了各四組磁磚
磁磚因為長期日曬
表面釉色已經脫落
但從殘存畫面
人物造型、布局、線條
與台南縣日治時期的磁磚是出自同人之手
名為羅志成,也是目前資料最少,對於此人生平完全不可知
只知道羅志成與陳玉峰於日治時期和大山花磚有密切合作關係
進入屋內前庭
正身門前廊道與左右廂房連結處牆面
都貼附了大量磁磚畫
皆出自陳玉峰之手
其精采程度不下於二崁陳宅
尤其是將二十四孝題材分為兩邊
一幅畫有十二組故事聯幅作
可說是再目前磁磚畫資料上少見的表現型式
大部分二十四孝每一個故事都是單一呈現
可說是加深了畫作的可看性
另外還有陳玉峰擅長的花鳥題材畫作
現場還有兩幅風景畫作
看起來類似日本富士山畫作風格
從風格與落款來看是不同人繪製
只知道是由大山花磚出品
在心中也留下不少問號?
老屋全景圖
老屋環景影像
今年因計畫原因
能駐點澎湖進行研究案
想起寫碩論的時光
在澎湖待了一周之久
在田野考察過程
還是有所缺漏
撰寫碩論過程中
發現湖西鄉一間鄰長家的老古厝
有陳玉峰繪製的磁磚
可是在澎湖那幾天卻忘了要到湖西鄉進行拍攝
想想基礎資料也夠寫論文了
因此這一間老房子就放在心上
想想也過了三年
趁者今年待在澎湖
難得再幾年前因論文寫作而認識的當地朋友
雖然他已經到台灣工作
這幾日剛好回澎湖
於是就拜託他帶我舊地重遊
很快就找到這間老房子
而且老主人還保留的相當完整
讓我一睹內部的面貌
老屋門口上方貼了
以磁磚燒製而成的書法字專
光射斗牛四個大字並寫下大山字樣
老厝左右廂房山牆朝外處
也貼了各四組磁磚
磁磚因為長期日曬
表面釉色已經脫落
但從殘存畫面
人物造型、布局、線條
與台南縣日治時期的磁磚是出自同人之手
名為羅志成,也是目前資料最少,對於此人生平完全不可知
只知道羅志成與陳玉峰於日治時期和大山花磚有密切合作關係
進入屋內前庭
正身門前廊道與左右廂房連結處牆面
都貼附了大量磁磚畫
皆出自陳玉峰之手
其精采程度不下於二崁陳宅
尤其是將二十四孝題材分為兩邊
一幅畫有十二組故事聯幅作
可說是再目前磁磚畫資料上少見的表現型式
大部分二十四孝每一個故事都是單一呈現
可說是加深了畫作的可看性
另外還有陳玉峰擅長的花鳥題材畫作
現場還有兩幅風景畫作
看起來類似日本富士山畫作風格
從風格與落款來看是不同人繪製
只知道是由大山花磚出品
在心中也留下不少問號?
老屋全景圖
老屋環景影像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新社花海環場影像
2012年12月15日
新社花海賞花
當日天氣晴朗
可以說有點熱
熱到臉都被曬傷
腹地廣大的花海
除了種植波斯菊
向日葵等花朵
現場還設置了幾處農產品介紹館
不過讓人特有印象的
還是新社的香菇吧
到了百菇莊看到一大片太空包包裝
每包放滿了木屑以及菌種
每種菌種可以長出不同的香菇
不過最愛的杏包菇
居然要躲在冰箱裡才長的好
果然就是嬌貴阿
香菇拿來煮湯的味道就是好
默默地噴了不少銀彈阿
趁者天氣晴朗
於新社花海拍攝一組環場影像
新社花海賞花
當日天氣晴朗
可以說有點熱
熱到臉都被曬傷
腹地廣大的花海
除了種植波斯菊
向日葵等花朵
現場還設置了幾處農產品介紹館
不過讓人特有印象的
還是新社的香菇吧
到了百菇莊看到一大片太空包包裝
每包放滿了木屑以及菌種
每種菌種可以長出不同的香菇
不過最愛的杏包菇
居然要躲在冰箱裡才長的好
果然就是嬌貴阿
香菇拿來煮湯的味道就是好
默默地噴了不少銀彈阿
於新社花海拍攝一組環場影像
新社花海環場影像
朴子市配天宮媽祖神像環場影像
民國101年11月14日
距離朴子市配天宮媽祖神像安座大典
還有二日
和楊老師的帶領下
進入修復完成後的配天宮廟內
這次是主要幫忙協助替媽祖神像
披上由信徒捐贈的衣裳
為了安座大典
廟方進行封廟
並進行淨化的儀式
淨化的儀式
是看著法師口含著高粱
並噴向油鍋
火勢隨即大發
並在配天宮內各個房間
各個角落
一一進行
從廟內到廟埕
廟門口也同樣進行淨化儀式
至於要在廟裡處理後續工作的人們
也需要進行淨身的儀式
同樣地
看者法師將酒噴向油鍋
等火焰變小後
要進入廟內的人
都需要向前
採取環抱動作
將煙往身體內撥動
一不小心
也看到某位媽媽
因太靠近火焰
連頭髮都冒煙了
令人捏一把冷汗
也趁者封廟
空無一人的時候
於正殿拍下一組環場影像
配天宮正殿環場景象
距離朴子市配天宮媽祖神像安座大典
還有二日
和楊老師的帶領下
進入修復完成後的配天宮廟內
這次是主要幫忙協助替媽祖神像
披上由信徒捐贈的衣裳
為了安座大典
廟方進行封廟
並進行淨化的儀式
淨化的儀式
是看著法師口含著高粱
並噴向油鍋
火勢隨即大發
並在配天宮內各個房間
各個角落
一一進行
從廟內到廟埕
廟門口也同樣進行淨化儀式
至於要在廟裡處理後續工作的人們
也需要進行淨身的儀式
同樣地
看者法師將酒噴向油鍋
等火焰變小後
要進入廟內的人
都需要向前
採取環抱動作
將煙往身體內撥動
一不小心
也看到某位媽媽
因太靠近火焰
連頭髮都冒煙了
令人捏一把冷汗
![]() |
與配天宮董事長、媽祖神像的合照 |
也趁者封廟
空無一人的時候
於正殿拍下一組環場影像
![]() |
配天宮正殿全景圖 |
配天宮正殿環場景象
台南新市水牛的家
台南市新市區大洲里水牛的家
是由當地名為許朝做老農夫特地為他心愛的水牛蓋的新家
由大洲里里長向財團法人樹谷文化基金會提出計畫
替老水牛打造新家
這座新家採取「自然工法」建置
並規劃前庭後院與水牛池
此計畫從民國100年初開始計畫動工
歷時半年於六月底落成完工
剛好有幸認識此新家的設計監造者
林雅茵建築師
在雅茵老師的熱心講解
讓我們了解這間水牛的家從一開始的規劃到建造
以及採取能回歸自然的建材 如竹竿、稻草、麻繩與土塊
每一樣建材即使再多年後棄置不用
也可回歸自然而不對大地有所傷害
可惜的是,當天參訪
老水牛早已歸去
但老農夫對水牛的愛
已在我心裡留下印記
除了水牛的家之外
在此區域也打造一間遵循先人智慧廁所
標榜者不需要使用沖水設備
也一樣無臭味
實際進去觀摩
也聞不到任何異味
不過在那邊上廁所的感覺頗奇妙地說 有興趣者可以去那參觀
是由當地名為許朝做老農夫特地為他心愛的水牛蓋的新家
由大洲里里長向財團法人樹谷文化基金會提出計畫
替老水牛打造新家
這座新家採取「自然工法」建置
並規劃前庭後院與水牛池
此計畫從民國100年初開始計畫動工
歷時半年於六月底落成完工
剛好有幸認識此新家的設計監造者
林雅茵建築師
在雅茵老師的熱心講解
讓我們了解這間水牛的家從一開始的規劃到建造
以及採取能回歸自然的建材 如竹竿、稻草、麻繩與土塊
每一樣建材即使再多年後棄置不用
也可回歸自然而不對大地有所傷害
可惜的是,當天參訪
老水牛早已歸去
但老農夫對水牛的愛
已在我心裡留下印記
除了水牛的家之外
在此區域也打造一間遵循先人智慧廁所
標榜者不需要使用沖水設備
也一樣無臭味
實際進去觀摩
也聞不到任何異味
不過在那邊上廁所的感覺頗奇妙地說 有興趣者可以去那參觀
![]() |
水牛的家全景圖 |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朴子配天宮後殿環場影像
2012年
嘉義縣朴子市配天宮
進行長達一年多的整修工程
有幸能和參與神像修復的師傅結緣
2012年11月
後殿觀世音神像進行安座
大伙硬是努力地將觀世音神像放置於原處
可折騰人啊
尤其是在兩三人能站立的空間
更難以施力
不過還是將神像安置完成
趁著空檔
拍攝後殿與觀世音神像的環場影像
可說是難得的機會
以下為朴子配天宮後殿720度環場影像
嘉義縣朴子市配天宮
進行長達一年多的整修工程
有幸能和參與神像修復的師傅結緣
2012年11月
後殿觀世音神像進行安座
大伙硬是努力地將觀世音神像放置於原處
可折騰人啊
尤其是在兩三人能站立的空間
更難以施力
不過還是將神像安置完成
趁著空檔
拍攝後殿與觀世音神像的環場影像
可說是難得的機會
以下為朴子配天宮後殿720度環場影像
虎尾合同廳舍環場影像
虎尾鐵橋毀損後環場影像
去年八月份受到蘇拉颱風的影響
虎尾鐵橋中段第七座橋墩後橋面遭到北港溪溪水沖毀
九月在研究所好友協助下,進入虎尾鐵橋中斷
拍攝一組環場影像
看樣子,要等它復原 需要等上好一陣子了吧!
下面連結為720度環景影像
虎尾鐵橋中段第七座橋墩後橋面遭到北港溪溪水沖毀
九月在研究所好友協助下,進入虎尾鐵橋中斷
拍攝一組環場影像
看樣子,要等它復原 需要等上好一陣子了吧!
下面連結為720度環景影像
訂閱:
文章 (Atom)